天气转暖 寨卡病毒风险提升应警惕
当科学家偶尔因监测黄热病而在乌干达的猴子身上发现寨卡病毒的时候,谁也没料到这种小病毒会在70年后把世界闹得天翻地覆。
世界卫生组织8日根据众多研究成果确认,寨卡病毒已经不再只是简单“温和”地引起寨卡热了,严重时会引起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这值得人们高度警惕。
寨卡病毒早在人类身上发现是在1952年,此后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等地有寨卡热散发病例,一般仅引发轻微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等轻微症状。在2015年巴西暴发寨卡热疫情前,寨卡热仅大规模流行过两次,并未引起世人关注。
目前,全球共计有47个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的本地传播,分布在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大洋洲也报告了输入型寨卡热病例。世界卫生组织2月1日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已确认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
新临床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显示,感染寨卡病毒的人可能会患上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更可怕的是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造成胎儿畸形。寨卡病毒可穿透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影响胎儿发育中的脑组织和脑干。在孕妇流产、死产和终止妊娠的案例中,其胎儿的血液、脑组织和脑脊髓液中也能发现寨卡病毒的踪迹。
作为黄病毒家族的一员,寨卡病毒主要经由蚊子传播,也可通过性和血液等途径传播。寨卡病毒在精液中的存活时间可长于在血液中的存活时间。寨卡病毒可在患者发病前、发病中及发病后传播给其他人。
美国为此专门发布了捐献人类细胞、组织以及相关产品的指南,以防范寨卡病毒的传播。凡是感染过寨卡病毒、去过寨卡热疫区的人及其性伴侣在6个月内都不得捐献。
世界卫生组织寨卡病毒紧急委员会8日发布寨卡病毒新防控建议,不建议孕妇前往寨卡热疫区旅行。如果孕妇的性伴侣生活在疫区或曾前往疫区,也应确保他们在孕期发生性行为时采取安全措施或节欲。前往疫区旅游的人应该注意防蚊。返程后,他们也应在发生性行为时采取安全措施,降低寨卡病毒传播的风险。
考虑到绝大多数寨卡热患者症状温和,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波勒·基尼认为,目前并不应优先研发寨卡热的治疗药品,各方关注的应推动检测、疫苗等预防手段的研究,以保护孕妇及新生儿。
对于寨卡病毒的检测,一些检测方法已经获得部分许可。而研发疫苗的方向包括灭活病毒疫苗、脱氧核糖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等,绝大多数基于现有的虫媒病毒疫苗研发技术及方法。不过,对于目前的疫情,疫苗研发已经来不及。世卫组织预计,寨卡病毒疫苗第一阶段临床试验将于2016年末开启。
2月9日,中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由于中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低。但随着天气转暖,南方地区雨季即将到来,疫情风险有可能上升,因此消除蚊子孳生的环境是降低寨卡病毒传播风险的关键。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贵阳强直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医院。医院地处贵阳市南明区油榨街281号(花鸟市场斜对面),环境优雅、整洁、舒适。医院致力于全程管家式服务、首诊负责制、专家互动会诊制等服务,实施“一医一患一诊室”、“实行无假日门诊制”、“三十分钟问诊制”的诊疗模式服务....[详细]
专家擅长: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老年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详情】
- 已康复28岁小伙强直错误治疗
-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这 ...[详情]
